汽车所使用的润滑油包括机油、齿轮油和润滑脂等3类,它们在工作中起着减磨、密封、冷却、清洗和防锈等多种重要作用。但是有的驾驶员在润滑油的使用上存在种种误区,例如在粘度选择上“宁大勿小”,在数量上“宁多勿少”,都是不科学的:
误区三、 在保养和维修机动车轮毂轴承时,有些驾驶人员将轮毂内腔塞满润滑脂,认为润滑脂越多越好。轮毂腔中装满润滑脂会使大部分的润滑脂甩到轮毂空腔里,不但不能补充到轴承里去,反而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,一是增加轴承的运转阻力;二是影响轴承散热;三是因高温而融化的润滑脂可能渗入制动鼓内,造成机动车制动失灵。因此应实行“空毂润滑”,即只须在轴承上涂抹润滑脂,不用在空腔内填塞润滑脂,这样既能保证润滑效果,又可以节约大量的润滑脂。
误区四、 盲目信赖洋品牌和高价油。国际知名品牌的润滑油质量当然会好一些,但不代表洋品牌的都是好油,而且成本都比较高。其实国内一些大品牌的油品,如昆仑、统一、恒运、长城等,质量也是有保证的,最好按照汽车生产厂家的要求选用油品。很多多级油,如汽柴油通用,冬夏通用机油,价格一般比单级油价格高很多,但是质量等级不一定就高,只是通用性强而已。
误区五、 贪图便宜。有的驾驶员图省钱,往往只看到油品的价位和眼前的保养支出,而忽视了日后增大的修理费用。在选择润滑油时,应根据转速、负荷的大小以及齿轮传动的类型来选择润滑油的质量等级。高档次的润滑油各项性能指标优越,因而能够明显地延长机器使用寿命和换油周期,降低维修费用。尤其是机动车长时间满载并在较差的道路条件下工作,所选用的润滑油质量等级最好比使用手册上规定的高一个等级。
误区六、 认为机油发黑就是机油变质,不变黑的油就是好油。发动机机油是在较苛刻的高温条件下工作,容易氧化变质,产生酸性物质并叠合成高分子沉积物,以致破坏润滑。另外,燃烧的废气窜入曲轴箱也会促使机油氧化变质。因此,使用一定时间后,机油通常会发黑变质,失去其应有的润滑作用。但随着润滑油质量的不断提高,机油变黑并不一定意味着机油变质,机油中很多黑的成分是机体内的高分子沉积物和积炭。这是因为机油中加入的洁净分散剂,可以把这些物质清洗下来,使机件上的沉积物分散于油中。使机油颜色变黑,可以保证机器内部的清洁,因此机油发黑不等于就是机油变质。
误区七、混合使用发动机润滑油。各种润滑油,基础油基本上都是一样的,区别只在于其添加成分的品种和数量。虽然不同厂家的油品可以达到同样的使用效果,但配方基本都不相同。添加剂种类不同的润滑油不能混合使用,否则就可能使油中的添加剂发生化学反应,损害润滑油应有的效果。应根据说明书的要求,全面对照油的厂家、品种、牌号,合理选用使用级别和适当的牌号,不能盲目凭经险使用,更不能混合使用。
误区八、新旧润滑脂混合使用。新润滑脂与旧润滑脂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也不能混合使用。因为,旧润滑脂内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和杂质,若与新润滑脂混合将加速其氧化变质。所以在换润滑脂时,一定要在将零部件上的旧润滑脂清洗干净后,才可重新加入新的润滑脂。
误区九、安装汽缸垫时涂黄油。有些修理工安装汽缸垫时,喜欢涂一层黄油在汽缸垫上,认为这样可以增加发动机的密封性。殊不知,这样做不仅无益,反而有害。如果在汽缸垫上涂黄油,当汽缸盖螺栓拧紧时,一部分黄油会被挤压到汽缸水道和油道中,留在缸垫间的黄油在汽缸工作时,由于受高温影响,一部分会流入汽缸燃烧,另一部分则会烧成积炭存于缸体与缸盖的结合面上,在高压高温作用下,极易将汽缸垫击穿或烧穿,造成发动机漏气。进入水道的黄油会附在水道的内壁上,影响散热,造成发动机散热不良和高温。因此安装汽缸垫时切勿涂抹黄油。
误区十 是轴承都要加黄油,是运动部件就要加油维护。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,很多轴承采用了免维护的双面密封轴承,如有些车型的分离轴承。这些轴承采用双面密封,很多修理人员在维护车辆时把密封破坏,洗净后加入普通润滑脂,或者直接改成可以打黄油的结构。这些轴承经过维护,经常会加速损坏。还有一些部件,如进口的制动间隙调整臂,因为内部间隙很小等原因,原来的润滑一旦破坏,加的油品无法进入工作面,就会缺油损坏,或者因为油品中的颗粒造成运动卡滞。
©1989-2019 威尔道润滑油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20543号-2